《金融科技发展规划》落地已初显成效

来源:金融科技学院    阅读次数:   2020-03-25 11:02:29   

2016年以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智能金融、开放银行、直销银行等金融产品创新、业务模式革新层出不穷,信息技术由支撑业务向引领业务创新转变,科技成为践行普惠金融、催生消费需求、发展数字经济的新动力。《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作为我国金融科技纲领性文件,正全面指导我国金融科技取得新的成果。

 

01概述

关于金融与科技产业的关系,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有过精彩论述。他认为有三点可证明二者密不可分。首先,金融业处理的金钱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M1、M2,都是计算机里的数字表达;其次,金融产品的定价(贷款利率、存款利率等)主要依赖数据分析决策,是信息处理行业;最后,金融交易基本是数据处理和网络化通信运作。从这种意义上看,金融行业必然成为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转型发展最快的行业。《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以下简称“《规划》”)引用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于 2016 年提出定义,指出“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旨在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等,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规划》部署的27项重点任务,目前已得到有序推进。

图 1 金融科技重点任务图

 

02金融机构加快战略部署

在金融科技投入方面,金融业不断提升投入资金,加大科技转型力度。2019年3月22日晚,招商银行公告拟修改公司章程,加快向“金融科技银行”转型,投入“招商银行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基金”的预算额度原则上不低于该行上一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集团口径)的1%。2020年3月18日,招行公告再次将基金预算比例从1%上调至1.5%。在金融机构机制优化方面,为解决当前部分金融机构按业务条线来划分部门,部门之间协作性差,导致无法适应快速迭代、复杂多样的金融服务需求等问题,金融机构开启机制体制进行改革优化之路,兴业数金、招银云创、广大科技、建信金科、民生科技、龙盈智达、工银科技、北银科技、中银科技等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相继成立。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金融行业正致力于提升金融科技人才占比、培养金融科技领军人才、健全人才激励机制。金融业普遍认为科技应先行投入,与业务同步或者略微超前发展,科技人员占比甚至可以不预设目标,积极引进高级科技人才。目前,人民银行、行业协会等正积极组织和开展金融科技培训工作。

 

03新技术金融应用加快推进

在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A(人工智能)、B(分布式账本)、C(云计算)、D(大数据)是主要驱动技术,这些技术被《规划》列入重点任务,并在金融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云计算、分布式数据库作为金融业基础设施,可以提高金融处理效率、面对大规模并发需要;人工智能在创新金融产品、提供智能服务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新型身份验证技术可以提升用户安全度并提供更为便捷的用户体验;数据治理将进一步加强普惠金融建设,提高金融数据资产的使用价值。人民银行推动的湾区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在深圳上线试运行,在央行公信力和区块链技术双重加持下,粤港澳大湾区的供应链金融率先试点上“链”,中小企业获取贷款的效率大幅提升,成本也得到实质性降低。工商银行企业级业务架构以集约、智能、高效的业务管理体系为支撑,通过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线上线下协同一体的服务渠道,为行内外全量客户提供普惠化、智能化的产品服务,构成覆盖“全客户、全产品、全渠道”并延展至跨界生态的金融服务新格局。招商银行与华为合作,共同探索分布式数据库面向大容量、高并发类互联网业务、敏捷开发快速交付金融科技类业务、主机下移的银行核心业务三大场景的应用。中国银行与中国银联、财付通合作,率先实现手机银行扫描微信“面对面二维码”收款码的支付功能,为广大用户和商户打造更加完善便捷的支付服务。建设银行利用5G技术打造智能银行,首批三家分别在北京清华园支行、建国支行、兴融支行开业。

图 2 技术应用与金融应用关系图

 

04央行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

金融科技推动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给金融监管的穿透性方面、时效性方面、协调性方面均带来诸多挑战。促进金融科技发展,必须统筹好监管与服务的关系,寓监管于服务、以服务促监管,既要落实监管责任、严守风险底线,也要做好服务支撑、培育市场生态。2019年12月,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支持下,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2020年3月,首批“监管沙盒”创新试点应用正式“入箱”,标志着中国金融监管新征程的开启。“监管沙盒”为创新应用提供了缩小版的真实市场和宽松的创新环境,更有助于金融科技安全创新。下一步,金融科技“监管沙盒”试点还将落地更多城市,配合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深圳、上海、雄安等城市或将入围。

表 1 北京市首批金融创新试点应用

序号

创新应用

试点单位

1

基于物联网的物品溯源认证管理与供应链金融

工商银行

2

微捷贷产品

农业银行

3

中信银行智令产品

中信银行/中国银联/度小满/携程

4

AIBank Inside产品

百信银行

5

快审快贷产品

宁波银行

6

手机POS创新应用

中国银联/小米数科/京东数科

 

05金融科技标准供给大幅提升

截至2020年3月,央行已发布云计算、生物识别、分布式账本等多个金融应用规范。此外,在大数据应用方面,基于大数据的支付风险智能防控技术规范已基本完成,对指导金融机构完善支付风控有重大价值;多方安全计算金融应用技术规范等技术规范也在研制过程中,为实现数据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分离,提高数据流通价值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在结合金融应用场景方面,发布商业银行开放API/SDK的管理规范,对“银行4.0”开放时代的管理提出了安全要求;关于人脸识别线下支付、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等技术标准正在研制。

表 2金融科技相关标准

标准名称

标准状态

关键技术

主要应用领域

移动金融基于声纹识别的安全应用技术规范

发布

人工智能

身份验证、支付服务

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规范

发布

区块链

金融产品

云计算技术金融应用规范

发布

云计算

金融基础设施

商业银行应用程序接口安全管理规范

发布

开放API

金融产品、服务渠道

分布式数据库技术金融应用规范

在研

分布式技术

金融基础设施

人脸识别线下支付安全应用技术规范

在研

人工智能

身份验证、支付服务

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规范

在研

支付标记化

支付服务

多方安全计算金融应用技术规范

在研

多方安全计算

数据服务

基于大数据的支付风险智能防控技术规范

在研

大数据、人工智能

支付服务

 

06金融风险技防能力稳步加强

为提升金融科技监管技防能力,构建事前评估与事中监测相结合的机制,国家金融科技测评中心启动筹建工作,开展金融科技应用测评、风险监测以及监管科技与合规科技建设。央行指导国家金融科技测评中心建设金融科技应用风险监控平台,与移动金融客户端备案机制进行有效联动,识别金融客户端潜在的漏洞、仿冒、信息泄露等相关风险,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未来平台还将在“监管沙盒”、开放银行API等新技术应用的监管中发挥重要作用。

 

结语

金融科技的发展动能在于新技术革命,金融科技的发展必将为金融业构建新型的基础设施,实现金融行业全面升级再造。《规划》发布半年来,全国金融科技发展的新高潮,金融科技建设成果显著。随着全国新基建的进一步发展,金融业必将会在科技上再创辉煌。(来源:金融科技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疫情下的互联网银行科技战略:错位竞争凸显
下一篇:科技如何赋能银行传统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