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银行,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来源:清华金融评论    阅读次数:   2020-07-17 11:18:41   

导读:纵观国内外银行业模式演进历程,商业银行从初始的手工银行到今天的现代商业银行,再到未来可见的开放银行。开放银行作为未来银行的模式之一,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金融界无限的暇想和探索。然而,开放银行属于探索中的未来,没有现成的版本可供复制。准确定义开放银行、认识开放银行、选择开放银行、置身开放银行、打造开放银行,是当代银行人应有的责任与义务。

文 / 陆岷峰 江苏银行总行董事办高级会计师

禀性与画像

开放银行模式最早起源于英国,虽提出时间不长,但对金融业的影响深远。目前,全世界约有30多个国家/地区正选择开放银行模式,其所覆盖的产品已经占据其收入池90%左右。西方以英国、欧盟为代表的国家属于监管驱动型,而以中国、韩国为代表的国家属于市场化引导发展型。然而,大多数群体对开放银行的认识尚处表层,禀性与画像并不精准。

一种全新的理念思维。开放银行是指银行对社会的一种融合型开放。商业银行利用开放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简称API)、软件开发工具包(Software Development Kit,简称SDK)等技术手段实现与第三方机构间的数据共享、银行服务以及金融产品的即插即用,从而大幅度提升用户体验,共同构建开放的泛银行生态系统。开放银行将与所有的目标客户建成一个平台上的活动主体,互相之间根植于对方的运行体系当中,双方各自以对方活动为自己经营的前提,构成了一种新型的银企融合命运共同体。

一家没有围墙与铁栏的银行。高楼大厦、戒备森严是现代银行的象征。然而,开放银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时空限制,在虚拟空间完成各种金融交易。开放性作为未来银行雏形特质之一,将是一种完全线上化、数字化、智慧化的金融交易场景,完全没有物理屏障的限制,而是一个无限延伸的金融新世界。

一个庞大的信息处理中心。开放银行运用前沿技术手段来解决金融现实中的难题,通过银行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技术互通,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用技术手段解决了信息失真、信息滞后、信息不畅、信息计算难度大等系列问题,不仅仅处理本行的数据与信息,而是将以银行为中心,综合社会政治、经济各要素的信息处理,信息边界在范围上不断往外延伸与拓展,甚至是区域或全球的信息处理中心,极大地提高了金融生产力水平。

一幅未来社会与金融相融画卷。开放性是开放银行的基本禀性,开放的价值将是金融反作用于经济的最有效的手段。这种作用一改传统的经济与金融作用的整体性或局部性的,而是社会与金融完全融为一体,真正做到相拥相融。开放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已经将百姓的工作生活场景与高深的金融服务实现了完全深度、紧密的融合。整个社会各类用户的需求将实时地反馈到银行,而银行的作用将是瞬间做出响应并完成金融服务。

认知与实践

开放银行已在我国多家银行初显身影。国内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部分城商行都在积极尝试这一模式。建设银行基于云搭建开放银行管理平台,浦发银行的API Bank(无界开放银行)是以API架构驱动的全新银行业务和服务模式,江苏银行的开放银行持续聚焦为外部客户及第三方开发者提供各类金融服务能力。微众、新网等新兴民营银行宣布开放银行计划并开展开放银行实践。从现在各家银行探索的实践看,我国开放银行的实践仍在路上。

初级阶段。目前,各商业银行虽然看好开放银行的模式,但对于理想中的开放银行,目前仍然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更多的银行还处于调研、了解、研究过程,只有极少数技术队伍强大、创新理念强、规模超级的银行才已开始一些实质性的实践。

局部改造。从已经公开宣称涉足开放银行银行业务看,其业务开放度十分低,仅仅局限在部分业务、少数客户场景中的应用,而且功能十分单一,内容十分单薄,仅仅是银行业获取信息的一种渠道,更多的是一种尝试,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银客互联互通,

风险畏惧。尽管开放的技术平台可以实现“银行无处不在”这一诱人前景,但创新是要承担风险的。面对开放银行平台的安全性、数据保护、连接效率高低、合作方终止合作等各类新型风险,观望成了大多数银行业金融机构首选态度。而中小商业银行因为规模小,资金少、科技研发投入能力低,面对开放银行更是可望而不可及。

任重道远。数字经济时代下,银行业既要面对各类同业的竞争,更要面对客户对金融新需求的挑战。因此,开放银行对于银行业来讲不是选修课,而是必修课。既然如此,各家商业银行、尤其是大行要挑起开放银行实践的探路者的责任,而不能因为守护各自的利益而不创新或创新力度不够,影响着整个行业前行的步伐。

成长与蜕变

开放银行既是一个理想的金融目标,更是商业银行一次基础性、方向性、战略性的改革,将彻底改变人们对银行未来的想象。

开放的底层技术。传统的银行与社会经济主体之间虽有结算上的技术往来,但主客关系、供求层次十分明显。而开放银行背景下,商业银行通过开放API、SDK等技术,实现开放银行与第三方之间的融合。开放银行生态要有金融云环境相匹配,必将加速银行 IT 向分布式架构发展,驱使商业银行 IT 更具扩展性与灵活性,符合开放银行模式下与不同场景平台的对接合作需求。网络生态化的连接又将推动敏捷、高效的开发及运维环境的优化。此时,商业银行与企业的信息互通是全面的、基础性的、全触角渗透的。因此,银行与第三方合作者、客户之间虽然多个经济活动主体,但实质上已经是一个平台的运营者,金融供需融为一体化。

全新的银客关系。开放银行场景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实锤动作。开放银行的触角延伸到客户业务的全流程和各个节点,所有个性化需求均会适时通过信息系统保真、实时得到反映,而开放银行的快速响应,更加契合了客户的个性、多元需求,通过与具有流量、技术水平高、研发能力强、风控制度严的互联网公司等外部平台合作,将商业银行的系列产品、风险控制、科技能力嵌入到与客户密切相关的合作平台,业务功能直接触达长尾用户,金融服务更具有针对性、个性化、全维度、多视角,使金融服务紧跟客户,随心而动,随需而供,随行而为。

科技型员工队伍。开放银行已经不再依赖物理网点和自然人规模来获得竞争优势,而主要依赖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技术在场景中的应用、具有高精尖科技人才及数字机器人队伍来获得竞争优势。因此,商业银行的员工队伍将不仅数量上需要大幅瘦身,而且结构上将是懂金融科技的专业人才或以金融、科技为主体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主体。

机遇与前行

开放银行作为未来银行的模式之一,谁先能在开放银行这场世纪金融变革中抢占先机,谁就能勇立潮头。面对数字时代机遇,商业银行布局开放银行要夯实三大发展基础,落实八大经营策略。

开放银行的三个发展基础。一是线上化基础。线上化是商业银行突破时空限制,依赖虚拟空间搭建平台,在平台上完成各种金融业务交易基本要求。平台功能越强大,数据积累越多,开放性成果越丰富。因此,必须根据现代银行向开放银行转变的历史逻辑、技术水平、现实条件有步骤、有计划、序时推进商业银行线上化。二是数字化基础。金融数字化核心是不再依赖传统的物理网点开展业务,而是依靠先进的技术来完成金融目标。几乎要将商业银行打造成一家金融科技公司,数字化程度越高,技术运用越先进越广泛,开放性才能越强大。三是智能化基础。智能金融借助于最新AI能力,人机协同、人机交互,通过对用户的数字化信息的解析、挖掘和洞察,实现金融服务思维的智能化、金融服务手段的智能化、金融服务能力的智能化。

开放银行模式的演进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通过八大经营策略落地,才能协同创新,构筑未来银行的开放画卷。

一是布局场景。开放银行的世界尽管无边无界,但各家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服务优势各有差异。因此,各商业银行要坚守立行初心,坚持特色化、专业化的错位经营,对开放银行进行顶层设计,明确本行的目标客户重点,布局与用户密切相关的生产、生活需求场景,形成本行虚拟空间的竞争优势。

二是构建生态。开放银行是以技术连接为媒介和基础,技术生态至关重要。目前,构建金融与第三方公司及广大客户的生态圈在技术支撑上主要有银行自建开放平台;银行通过股权投资、兼并收购等方式,与金融科技公司、互联网平台等合作投资;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等开放银行生态参与者进行多项合作;与其他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等参与者组建联盟深度合作四种方式。生态营造方式不宜一刀切,各行可根据本行的能力选择最优方式,通常情况下,大行、实力强的行宜选用自建金融科技公司模式,而对于一些尾部商业银行宜选择合作、联盟的方式来完成生态圈的构建。

三是黏住客户。开放银行的客户已经完全突破地域范围的概念,在开放银行的平台上既有商业银行主动对接的客户,更多是根据功能的需求由客户主动对接API或SDK而形成亲密无间的银客关系。获客渠道由单方的银行找客户,转变为双方互找的格局。客户的多少往往取决于开放银行的开放度、运营平台功能完备性与运营能力的大小。更为重要的是,开放银行将其他生态的客户引流转化为商业银行的客户。一些互联网公司巨头本身就有数千万甚至数亿的客户资源,商业银行通过开放银行技术将这些客户的一部分转化为本行客户,不仅依赖银行的品牌经营业务,同时也有效地借用合作伙伴资源发展业务。因此,商业银行为了获得客户资源必须在平台资源上加大投入,开放尽可能多的服务接口,为客户提供直接触达并不断延伸的金融服务。

四是积累资源。今年三月份,国家从政策层面首次将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提出并要求进行市场化经营。开放银行背景下,数据资产的保值与增值、数据资产的经营将成为开放银行的重要经营收入内容,不断提升其在整个收入中的比重。未来银行竞争中,谁拥有高质量、大规模数据资源,拥有数字资源是最大的资源,谁就拥有了竞争的资本。数据是新时代商业银行的“石油”,可以说是“无数据不银行”。

五是深度转型。API的开放只是开放银行的特征之一,开放API等技术只是实现商业银行与社会和长尾客户连接的工具,不是开放银行核心要义的全部。完整意义上的开放银行除了API的开放,更多地表现在商业战略结构的转换、组织架构的深度变更、行为模式的彻底颠覆、人才组织队伍的重构、业务发展路径的转轨等全面的深化改革上,这就要商业银行跳出传统框架去处理的现实经营战略问题。

六是经营数据。借助于开放银行的优势,要将数据资源列入经营发展战略,作为重要的经营资本和竞争战略优势,生产并积累银行数据资源;要积极接入、互换社会各类数据资源,扩大数字资源规模;要提升数据资源的分类、清洗、研究、开发能力,不断提升数据资源质量;要加大开发数据资源运用功能力度,将数据资源转化成金融资源,实现数据资产的保值、增值;要将数据经营列入到日常经营活动当中,提升数字经营的战略比重与地位。不断提升数字经营收入在整个经营收入中的比重,增加商业银行的绿色收入。

七是持续创新。随着金融市场环境变化、用户需求的升级,新技术、新产品需要不断迭代创新。技术改造将是一个水平不断提升、难度不断提高、功能不断完善的过程。开放银行必须坚持市场导向,不断提高技术创新力度,才持开放银行竞争韧劲与活力。

八是社会共振。开放银行不仅仅是商业银行自身的事,更是社会金融转型升级的大事。因此,除各家商业银行要积极探索开放银行的成长之路,社会也要集中资源,要发挥制度优势,攻大关,办大事,对开放银行进行群策群力,监管制度也要随之加快创新步伐,为开放银行提供了政策指引。与此同时,金融的基础设施也要进行重新构建、设计,社会经济要素也要积极提升数字化、线上化经营程度,形成一个全社会的开放银行发展的全景图,各种资源的投入要与开放银行目标相向而行,开放银行才能离我们越来越近。通过借助整个社会各行业优质渠道资源打造新型商业范式,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金融服务生态体系。

总而言之,作为未来银行的一种主导模式,开放银行尽管目前形式各异,实现的方法与步骤也不尽相同,但驶向开放银行,构建银行新的金融生态圈,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的一个新的金融时代已经来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国版开放银行布局:看小城商行的打法
下一篇:监管科技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