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涛:全球数字货币加快研发

来源:人民日报    阅读次数:   2021-05-08 14:41:37   

近日,欧洲央行公布了为期6个月的数字欧元咨询案意见结果,积极为发行数字欧元做准备,日本央行也正式启动了数字货币试验。在市场上,加密货币投资热潮屡创新高。数字货币将会如何发展,成为全球舆论热点。

杨涛    CFT50学术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随着数字化趋势的不断扩大,经济运行模式、社会分工架构、产业组织边界逐步改变,进而从需求端重构金融服务模式,并对金融基础设施产生深刻影响,货币与支付的数字化就是其核心要素之一。就各国情况来看,数字货币演进呈现出3条路径,即私营加密数字货币、民间稳定币、央行法定数字货币(CBDC)。

私营加密数字货币是基于数字原理,通过特定的算法产生的。从比特币、以太坊等开始,目前全球已发行超过6000种私营加密数字货币,到4月初总市值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稳定币则由民间组织发行,拥有价格稳定机制,并试图为混乱的数字货币体系创造中间锚,虽属私营加密数字货币范畴,但具有一定的准公共性,脸书公司发起的数字货币便属此类。

最具有公共品属性的是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国际清算银行将其划分为零售型和批发型。其中,零售型CBDC又可分为基于账户型和基于通证(可流通的加密数字证明)型两类,都面向所有个体和公司发行,可以广泛用于小额零售交易;批发型CBDC则基于通证、面向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用于金融机构之间的大额交易结算。因此,前者的本质是数字现金,后者则是创新型支付清算模式。目前,多数央行的CBDC仍处于研究或测试阶段,极少数小型国家已经落地发行。

通常来说,货币基本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等。就此来看,私营加密数字货币的货币属性很弱,更多是作为另类资产,绝大多数被认为尚未纳入监管而风险巨大。民间稳定币兼有一定的资产属性和货币属性,由于其试图承担货币职能,预期将会迎来更加严格的监管。CBDC则不仅仅是简单的法币数字化,而是试图在其中嵌入分布式账户或其他非传统技术。客观来看,近年来各国零售支付的便利程度不断增加,诸多央行的快速支付系统建设进展明显,CBDC短期内可能仍然仅作为一种补充性的支付手段。

未来数字货币能够跨境支付吗?多家央行对此高度关注,比如中国人民银行已与香港金管局、泰国央行、阿联酋央行等联合发起了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探索CBDC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不过,考虑到各国技术、规则、监管标准的差异性,短期内解决各国支付系统的互操作性矛盾并不容易。

我国的央行数字人民币具有双层运行、可控匿名等特点,相关创新尝试走在全球前列。未来预计会更多着眼对国内零售支付体系的补充,兼顾跨境零售支付探索。此外,也可依托国际组织来发展跨央行合作,如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现有SDR基础上,打造数字人民币参与的、新技术支撑的eSDRdSDR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账户到通证、国内到跨境、零售到批发、支付到贸易投资等,或许当下一次次测试,将为未来货币创新与市场选择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 人民日报  2021050617 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姚前:关于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实验的若干认识与思考
下一篇:第三方支付行业最新研究报告出炉!这些机构的模式成未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