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二十七——防范电信诈骗

来源:    阅读次数:   2021-12-01 14:20:58   

毕业生们请注意,谨防被骗子盯上

后高考时代,针对考生和家长的诈骗时有发生今天我们就给大家划一下重点防骗知识学起来! 

一、内部指标

不法分子冒充招生老师,宣传可以想办法找关系,承诺只要花钱就可以搞到“内部指标”或者保证录取,要求家长“预付订金”,进而实施诈骗。

案例回顾:

高考考生小方考试结束后,在网上查询心仪高校的信息时,一家教育咨询公司称可以帮助考生顺利进入名校,并承诺如果不成功,将退回全部费用。小方便与对方公司取得联系,公司客服称现在有一个国内某知名大学的定向报考提前批录取名额,只需“疏通关系”就可成功录取,小方跟家人商量后,向对方转账5万元。报名结果出来后并无小方录取信息,小方联系对方退钱,对方多次搪塞推诿后直接把他拉黑这时小方才意识到被骗,赶紧报警。

提醒:每年一到高校招录阶段各种诈骗信息就会开始散播一些不明真相、贪图便宜的考生及家长往往会被骗子所谓的“走后门”信息迷惑进而上当受骗损失钱财

二、伪造录取通知书

不法分子会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户,以骗取钱财。

提醒:考生收到录取通知书之后应登录教育考试部门网站或者主动拨打教育考试部门电话核查,也可以到所在地招生办查询自己的录取信息。切勿相信自己没有报考的院校投递来的录取通知书不要轻易转账汇款学杂费,要通过多种途径核实账号真伪。

三、教育补助“助学金”“助学贷款”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考生身份信息后,假冒教育局工作人员身份,以符合“奖学金”或“高考补助金”资格为由,骗取押金或手续费。

案例回顾:

小张家中生活困难,但学习优异考取了理想的大学,打算通过助学金和勤工俭学交齐四年学费。他收到自称教育局负责人的电话,称可以为其申请助学金,但要先交500元报名费。对此,小张犹豫了...

提醒:除了“高考奖学金”之外骗子还会以“高考补助金”“复读补助”等各种名目实施诈骗考生要保管好自己的各类证件不要在不明APP或链接上透露个人信息 

四、兼职诈骗

大长假终于开始了,很多人都打算找一份兼职,既可以赚点生活费又可以锻炼自己动动手指头就能赚钱?刷单类诈骗请君入瓮

案例:

小陈在某招聘网站上看到一条兼职信息“刷单赚佣金,当日结算”,小陈添加刷单客服的微信好友,在一番培训下,小陈在前几笔订单中赚到了数额不等的佣金,便彻底放下了戒心。到了第三单时,客服称有3个任务需要完成,前两个任务已经耗费了小陈4400元,而第三个任务又需要提前垫付5000元,小陈有些犹豫,便询问之前的两单费用能不能退回,客服直接拒绝了小陈的请求,此时小陈才意识到自己被骗,随即报警。

提醒:所谓网络刷单100%是诈骗,不要轻易相信。不能随意向他人透露自己的淘宝、支付宝、微信、QQ等信息。如遇诈骗,可以在资金交易平台,比如支付宝、微信、QQ、网银等,对该笔交易进行申诉,请求返还钱财,并对诈骗者支付宝、微信、QQ、银行的账号进行投诉。同时立即拨打110电话报警,及时保存好微信、QQ、支付宝转账及聊天记录并截图,为警方侦查提供第一手证据资料。

五、游戏诈骗

不法分子以高价收购玩家高等级游戏账号为名,诱使玩家进行场外交易,假装转款,盗取玩家财

案例:

小蔡将自己的游戏账号放到官方平台售卖,很快就有买家联系小蔡,双方以5000元的价格达成一致。买家告诉小蔡,平台交易会收取手续费,到账速度慢,建议与小蔡私下交易。小蔡觉得有道理,便通过对方给的联系方式,提供了自己的收款账号。很快对方发来了转账截图,小蔡没有怀疑直接将游戏账号以及密码给了对方。过了一个小时,小蔡发现5000元迟迟没有到账,买家联系不上,而且游戏账号也登录不上,“钱货两空”的小蔡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赶忙报警求助。

提醒:游戏消费要量力而行不要轻信“低价充值”和“高价收购”不要在非官方网站上进行游戏账号交易

来源:南京公安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案例二十六——防范电信诈骗
下一篇:案例二十八——防范电信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