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丨案例21丨虚假征信类诈骗典型案例

来源:    阅读次数:   2023-09-06 16:58:37   

2022年下半年以来,虚假征信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在各地高发,已成为当前主要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之一,给人民群众造成严重损失。下面是虚假征信类诈骗典型案例和防诈预警安全提示,希望广大群众进一步增强识骗防骗意识和能力,严防被骗。

诈骗手段一:注销校园贷

胡先生接到一个192开头的电话,诈骗分子自称是某金融平台工作人员,询问胡先生上大学期间是否开通过学生贷款账户,随后又称银保监会要求注销在校大学生以及毕业大学生的贷款账户,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按照诈骗分子要求,胡先生下载了视频会议软件并开启屏幕共享,通过胡先生在金融平台查询操作,诈骗分子掌握了其存款情况。诈骗分子称胡先生在该平台上还有存款,需将存款全部转至对方专用账户后才能成功注销,注销后会如数退还钱款。胡先生按照诈骗分子要求,先后向指定账户转账人民币6万余元。

诈骗手段二:降低贷款额度

邓女士接到一个冒充电商平台客服的电话,称邓女士在该平台的借款额度异常,不符合银保监会规定,需要抓紧操作,否则会影响征信。按诈骗分子要求,邓女士下载视频会议软件并打开屏幕共享功能。诈骗分子通过邓女士的查询操作,掌握了邓女士的借款和贷款额度。诈骗分子称因额度过高,银保监会怀疑用于非法用途,需通过向平台借款的方式,把额度全部清零,并将借款转入银保监会账户,以证实资金的合法性,待额度清零后,钱款会自动填补到平台。邓女士信以为真,借贷后向诈骗分子提供的所谓“安全账户”转账51万余元,之后诈骗分子仍要求邓女士找朋友借钱后继续转账,邓女士发现被骗后报警。

诈骗手段三:消除不良记录

冯先生接到一个固话来电,诈骗分子自称是某金融平台客服,并准确说出了冯先生姓名和职业,称冯先生曾在该平台上借贷,存在违约行为,已经影响个人征信。冯先生此前确实在此平台借贷过,便信以为真。诈骗分子发给冯先生一个仿冒的“征信查询”网站,并诱导其向网站上的“官方客服”求助。“官方客服”称冯先生已存在不良征信,必须尽快把各个网贷平台的借款额度清零,将借款转至专用账户查验资金能力,才能修复征信。冯先生先后向诈骗分子指定的账户转账人民币54万余元,直至发现被骗。

诈骗手段四:注销借贷账户

刘先生接到一个固定电话,诈骗分子自称是某电商平台客服,称刘先生在其平台上开通了借贷功能,由于该借贷产品年利率过高,被国家定性为高利息网贷,已经被银保监会要求下架整改,需要刘先生注销该借贷账户,否则影响个人征信。诈骗分子添加刘先生联系方式,并发送伪造的银保监会红头通知。刘先生信以为真,按照诈骗分子要求,下载了视频会议软件,与所谓的风控部门客服联系。诈骗分子称刘先生征信过低,需要消除多家网贷公司贷款记录,否则无法注销在该平台的借贷账户。诈骗分子随后通过共享屏幕,诱导刘先生先后从多家借贷平台借贷14万余元,并转至指定账户。

诈骗手段五:扣除违约金、利息费

王女士接到一个固定电话,诈骗分子自称某金融平台客服,称王女士在其平台有20万的借款额度,因长期未使用,将扣除3000元的违约金,并影响征信。诈骗分子称可以帮助注销,让王女士下载视频会议软件,并开启远程控制功能。诈骗分子远程操作王女士的手机,谎称帮助王女士清空借款额度,实际是在该金融平台上借款,并直接提现至指定银行账户,先后骗取17万余元。

安全提示:

一、认真核实互联网平台客服来电。互联网平台客服不会使用个人手机号或其他非官方社交方式联系客户。在接到这类电话时,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如有疑问,可拨打平台官方客服电话核实。

二、果断拒绝以影响征信为由关闭或注销账户的要求。个人征信由中国人民银行及其派出机构统一管理,任何机构或个人无权删除或修改。

三、审慎回应添加好友共享屏幕的请求。添加好友共享屏幕是虚假征信类诈骗的固定套路,不要轻易下载视频聊天或屏幕共享软件与陌生人聊天,更不要在共享屏幕中操作银行账户,以防个人信息泄露。

四、严格禁止向陌生人转账或借贷。对于陌生人要求操作转账或借贷,坚决不予理会,并拒绝透露个人身份证件号码、银行账户、验证码、密码等个人信息。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2023年丨案例20丨诈骗手段再升级 骗你之前先送礼
下一篇:2023年丨案例22丨事关退费,请家长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