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信用卡代还"业务或有牢狱之灾

来源:今日头条    阅读次数:   2019-03-04 10:49:38   

日前广东汇俊律师事务所律师吴伟波在微头条上发布《猪年最可能有牢狱之灾的行业 ——信用卡代还业务》一文,表示“信用卡代还业务”是今年最有可能有牢狱之灾的行业。该言论一出,在业内立即引起一轮讨论。

 

对此,吴伟波律师解释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2019年2月1日起施行《关于办理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非法买卖外汇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经认定这种代还信用卡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最高可判处十五年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的五倍罚金或没收财产。

同时吴伟波律师在该文中附上了相关法律条款。

附:《关于办理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非法买卖外汇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与信用卡代还业务有关的重要条文及《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

第一条 违反国家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三项规定的“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

(一)使用受理终端或者网络支付接口等方法,以虚构交易、虚开价格、交易退款等非法方式向指定付款方支付货币资金的;

……

第三条 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或者非法买卖外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非法经营行为“情节严重”:

(一)非法经营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

(二)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非法经营数额在二百五十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非法经营行为“情节严重”:

(一)曾因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或者非法买卖外汇犯罪行为受过刑事追究的;

(二)二年内因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或者非法买卖外汇违法行为受过行政处罚的;

(三)拒不交代涉案资金去向或者拒不配合追缴工作,致使赃款无法追缴的;

(四)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第四条 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或者非法买卖外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非法经营行为“情节特别严重”:

(一)非法经营数额在二千五百万元以上的;

(二)违法所得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非法经营数额在一千二百五十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十五万元以上,且具有本解释第三条第二款规定的四种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非法经营行为“情节特别严重”。

《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非法经营罪】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

(二)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

(三)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

(四)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信用卡业务爆增

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880.98亿元,环比增长16.43%,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34%

从全国各地的情况来看,银行信用卡资产质量的不良率有所上升。根据中国银联发布的数据,2018年天津、重庆、辽宁等地区的信用卡不良率已经超过了4%;四川、北京、黑龙江等地区的信用卡不良率也接近4%;有效卡量排在全国前列的广东省和卡均交易笔数领先的上海,信用卡不良率超过3%;江西、甘肃等地区的不良率攀升较快。

对于信用卡不良率攀升的原因,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赵亚蕊对第一财经表示,信用卡不良率增加还是和外部环境以及银行自身对于信用卡的风险管控有关。从国家消费升级的战略部署和银行的业务发展角度来看,零售业务是未来银行的重点拓展方向。

游走于灰色地带

近年来我国信用卡代偿业增长较快。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至2016年,我国信用卡代偿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7%2017年,信用卡代偿市场贷后余额规模在870亿元左右。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150余家代偿平台,其中相关网站平台70余家,APP80余款,甚至腾讯也开始推广自己的信用卡代偿产品“微乐分”。2018年,涉足该业务的互联网金融公司维信金科、51信用卡、小赢科技先后赴香港或美国上市,此外,萨摩耶金服也已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式递交IPO申请文件。

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难免泥沙俱下。近年来,信用卡的发卡和业务规模爆发式增长,但随着经济形势下行,信用卡逾期大面积爆发,风险骤增。

相对较为传统的信用卡代偿平台,有些代偿机构想出了聪明的‘玩法’。他们根本不用自出资金,也无需贷款机构,而是利用持卡用户自己的信用卡额度就能实现账单偿还。一些代偿平台往往要求用户在平台上绑定信用卡,指示用户导入信用卡账单。平台就可以模拟商家消费的方式,把钱从用户信用卡里消费出来(套现),再还进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本期账单推迟到下期。这些代偿平台可能与一些商户达成协议,模拟消费记录,银行很难辨识。

事实上,现实中有不少持卡人前期盲目消费,直到信用卡账单出来后才发现无力偿还,此时“信用卡代偿”被这些人当作“救命稻草”。一些平台在宣传中称,“预留500元额度即可完美还清10000元账单”。有平台客服称,用户只需在信用卡内预留5%10%额度,平台接下来模拟商家信用卡消费,把信用卡预留额度的资金套出,再把套出资金返还给用户,用来偿还用户信用卡。

此操作属于钻银行风控系统漏洞的行为。一旦被银行发现,不但信用卡会被封卡且会影响个人征信,用户以后在银行间贷款也会举步维艰。

代偿的痛点与难点

信用卡代偿提高了流动性,但其业务本质还不清晰。在是否构成信用卡套现、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代偿利率规定等方面尚有极大提升空间。

代偿模式下,平台先行垫付用户信用卡欠款,从而成为持卡人的债权人,持卡人随后将定期向代偿平台归还贷款。也即,信用卡持有人原有的信用卡欠款被转移至代偿平台。这其实属于信用卡套现的一种方式,用户可能面临封卡或降低信用额度的风险。

2018年5月份,国家互金专委会发布的“互联网金融新业态风险巡查公告”称,“信用卡代还”和互联网金融相结合的业务模式,涉及信用卡违规套现、平台收取高额费用和用户信息泄露等问题。

再依据《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信用卡套现活跃风险提示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应加强对持卡人用卡情况的监控,对已经确认存在套现行为的信用卡持卡人,有权采取降低授信额度、止付、将相关信息录入征信系统和银行间已建立的共享欺诈信息库等措施。信用卡代偿的套现风险不得不防。

个人信息保护面临挑战。使用代偿平台存在着泄漏个人信息的风险,在平台操作中,多要求客户完成身份验证、手机认证、信用卡认证、个人信息认证等,手机号、姓名、身份证号码,信用卡卡号以及信用卡背面的CVV码(又称“安全码”)等均需提供。

一些平台注册协议中还有隐藏条款,如:“在不透露单个用户隐私资料前提下,平台有权对整个用户数据库信息进行分析并对用户数据库进行商业上的利用”等。商业平台掌握如此详尽的个人信息,一旦发生信息泄露事件,后果将十分严重。

利率计算规则不明确、不清晰,且并非所有的代偿平台都省钱。市场化运作的代偿平台在利率计算规则中有故弄玄虚之嫌。

依据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监测的数据,代偿平台用户还款周期为1周至24个月不等,月利率为0.55%-1%,部分收取每月0.1%-0.8%服务费以及2%-3%手续费。

按上述费率计算,其实信用卡代偿与银行分期相比并未实惠多少。

总的来看,信用卡代偿拐点未至,障碍不少,是否有爆发期还是未知数。另外目前,国家法律针对信用卡代偿业的规制监管还处于空白。但如果故意通过帮助用户套现获利,涉嫌触犯刑法的,仍可以定罪处罚。

来源:今日头条/吴伟波律师、消金界等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公安部教你识破电信网络诈骗花招
下一篇:315关注 | 支付创新沦为诈骗传销,指纹支付、无感支付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