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央行系列金融报表看社会资金流动

来源:均衡博弈讨论会     阅读次数:   2016-07-05 09:22:35   

    作者:万钊

  1央行系列金融报表内容分析

 

  1.1基础信息解析

  1.1.1 着重需要关注的报表

  我们主要关注三个板块:货币统计概览、金融机构信贷收支统计、社会融资规模。可以查看央行主页网址点击此处。查看2016年统计数据。每个板块下表格的选择侧重点:

  板块一:货币统计概览

  主要关注以下几张表:

  表1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表2 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表3 存款性公司概览、表4 货币供应量——即M0,M1,M2,原属于存款性公司概览的一部分。关注这张表的原因是存款性公司概览数据发布的较晚,截止到6月24日为止,5月份的表还未公布。

  板块二:金融机构信贷收支统计

  主要关注以下几张表:

  第一类表金融机构本外币及存款性金融机构的本外币、人民币、外汇信贷收支表,共6张:

  表1 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收支表、表2 存款类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收支表、表3 金融机构外汇信贷收支表、表4 存款类金融机构外汇信贷收支表、表5 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表6 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

  第二类表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四家大型银行,中小型银行人民币信贷收支表,共3张表:

  表7 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人民币信贷收支表、表8 中资全国性四家大型银行人民币信贷收支表、表9 中资全国性中小型银行人民币信贷收支表

  板块三社会融资规模

  关注表1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表

  综述,央行的统计报告即从以上列示的表里把最重要的部分提取出来所形成。以五月份的统计报告为例:第一块,讲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的情况;第二块,讲人民币和外汇货币贷款的情况;第三块,讲人民币存款和外汇存款的情况分别对应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收支表。央行发布的另外一个报告——《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报告》,对应的刚才的社融的表。

  1.1.2 资产负债表与信贷收支表

  不同表的科目不同。具体资产负债表和信贷收支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下:

联系:信贷收支表是资产负债表的一种表现形式。如信贷收支表里的存款,就是B/S资产负债表里负债的概念;信贷收支表里的贷款,就是资产负债表B/S里资产的概念。

  区别:

  货币体系架构:分成三层:央行→银行→非银行(派货币)

  资产负债表是对央行,以及央行和对银行全部的资产负债情况一个时点的静态值(即对央行,以及央行和对银行全部资产负债情况的一个总体描述);

  信贷收支表主要讲的是银行与非银行的往来,(即信贷收支表是把银行与非银行之间往来所形成的资产负债情况做了一个描述)。

 

  1.1.3 金融机构的分类

  在央行发布的系列金融报表中,所指的金融机构全部指境内机构,不含境外的分支机构。但境内机构实际上也可以包含一些境外机构的分支,如一些境外银行的境内分行。

  在央行系列金融报表中,金融机构分为四个类型:(1)央行(2)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包括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一些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外资银行、农村信用社、企业集团财务公司)(3)银行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包括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服务公司、贷款公司)(4)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投资基金、交易所、担保公司等)。

  不同的报表对不同的金融机构有不同覆盖。如:表头含“货币当局”四个字的,特指央行;表头称为“存款性金融机构”的,包括的是央行、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表头称为“金融机构”的,包括央行、银行存款类金融机构、银行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

  1.2各类报表解析

  1.2.1 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

  总资产科目

  国外资产

  外汇——中央银行外汇占款,核算的是中央银行经营国家外汇储备占用的人民币资金;

金融机构外汇占款——金融机构买入外汇所占用的人民币资金,可理解为金融机构买入外汇所付出的人民币。(该科目数据在2016年之后停止发布)

  根据金融机构买入外汇来源不同,可分为四个部分:

  (1)非银行部门将外汇卖给银行——银行代客结汇。

  (2)银行自身在银行间市场结汇——如银行境外机构的外汇利润以及境外融资的外汇资本金等。非银行部门和银行自身在外汇市场的结售汇统称为银行结售汇,该数据由国家外汇管理局按月度公布。

  (3)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以来一些境外的金融机构直接进入我国银行间市场开展的外汇交易。

  (4)国家外汇储备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外币形态的收益会不定期的在银行间市场卖出兑换为人民币。

  搞清楚金融机构的外汇占款,就会明白中央银行外汇占款指的就是当金融机构从上面不同的渠道把外汇买回来之后,又卖给央行,央行付出的人民币就形成了中央银行外汇占款,剩下的部分就叫做银行业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也就是说当金融机构买入外汇之后,金融机构卖给中央银行的部分,就形成了中央银行的外汇占款。

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对外汇进行交易主要有三种渠道:(1)一般指商业银行和央行直接进行结售汇,(2)商业银行与央行续做货币掉期,(3)商业银行以人民币形式购买外汇,并以外汇形式缴纳人民币存款准备金。

货币黄金——特指中央银行持有的黄金。

  其他国外资产——有三个方面:(1)商业银行对吸收的外汇存款所缴纳的外汇存款准备金(2)商业银行以外汇形式缴纳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3)商业银行的对客远期售汇缴纳20%的准备金(2015年9月份之后开始实行的)

  对政府债权——其中:对中央政府:主要指货币当局通过公开市场(二级市场)所持有或购买的债券的规模。因为货币当局不允许在一级市场直接认购政府发行的债券,这个科目主要指的是二级市场的购买。这个科目对中央政府的数量跟整个科目是一样的,说明央行持有的全部是国债。

  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这是目前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比如说常见的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MLF、对政策性银行操作的PSL、再贷款、再贴现等。

  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这个主要是一个历史性的科目,是当时四大行改制的时候,中央银行给予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提供的一个资金支持。(这个科目现在基本上是不变的。)

  对非金融性部门债权——这个很小,一般不关注。

  其他资产——央行的固定资产和央行持有的一些境内投资平台的股权。

  总负债科目

  储备货币

  货币发行——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其实就是纸币和硬币。纸币和硬币分为两种情况:(1)非银行的公众手中持有的纸币和硬币,即M0——流动性货币;(2)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

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主要指银行缴纳的法定和超额的存款准备金

  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这个科目很小,且变化不大,一般不关注。

  发行债券——主要指央票。央票已经很久没有发行了,也暂时没有到期,所以这个规模一直保持不变。

  国外负债——主要指境外机构在央行开纳的账户,并且在央行账户里存放。

  政府存款——国库。分三个细项:(1)地方财政存款(2)中央银行财政存款(3)商业银行划来财政性存款。

  这个科目主要是对基础货币构成实质性的投放或者收缩,主要是跟财政收支的情况有关,具有明显的季节因素。比如像4、5月属于季节性的缴税期,一般这个科目会有显著的增加,而伴随着这个科目的增加,央行一般都会投放一些基础货币来对冲。

  1.2.2 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

  总资产科目:

  国外资产——主要指对非居民的一些债权,包括一些库存外币现金,存放境外同业,拆放境外同业,拆放境外有价证券投资、境外贷款等。

  储备资产——分两个细项:(1)准备金存款,也就是银行在央行的法定和超额准备金存款;(2)银行库存现金。

  对政府债权——主要指银行所持有的政府债券的规模。子统计项其中:中央政府,中央政府的规模和整个规模是一致的。(但是这里做一个特别的说明:根据笔者个人的计算,假如说这里的中央政府科目全部是国债的话,这个数据是目前存量的国债规模更大的,因此笔者认为对政府债权虽然对中央政府的数字跟整个科目是一样的,但它其实既包括国债,也包括地方债。也就是说对政府债权这个科目包括银行持有的国债和地方债的规模。虽然这个科目名字叫中央政府,但是它的这个内涵是有所扩大的。)

  对中央银行债权——这个跟上述货币当局发行债券这个科目相对应。

  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说明:总负债里还有一个叫对其他存款性公司负债。也就是说这个科目是没有轧差的。但我们留意到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是明显大于对其他存款性公司负债的,这是为什么?因为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除了一些同业之间的拆借,还包括股本投资,这个是体现在总负债里的实收资本;另外,还有债券投资,比如商业银行持有政策性金融债,这个体现在债券发行科目。)

  对于其他金融机构债权——主要指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债权。

  对非金融机构债权——主要指对非金融企业的债权。

  对其居民部门的债权——指的是对个人的债权。

  总负债科目

  对非金融机构及住户的负债——主要是纳入M2的存款,主要包括单位活期、单位定期,以及个人存款;还有一部分不纳入M2的存款,这个量很小,一般不关注;还有一些其他负债,这个一般也不太关注。

对中央银行负债——对应的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就是、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MLF、PSL等在商业银行负债端所对应的科目。

  对其他存款性公司负债——指存款性公司之间拆借、回购产生的负债。

对其他金融性公司负债——可以看到该科目大部分是计入广义货币的存款,主要指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如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影子银行存款(比如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保险资管等等这些通道的存款)。

  国外负债——指境外的非居民在境内银行所开立的账户产生的负债。如境外的一些金融机构,以香港的汇丰银行为例,其在国内的如工商银行开立的一个人民币账户的存款

  债券发行——银行发行各种普通债,次级债,二级资本工具等所产生的负债。

  实收资本——银行通过IPO、增发等方式所吸收的资本。

  1.2.3 存款性公司概览

  如果把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跟其他存款性公司负债表合并起来,就形成了我们所讲的第三张表——存款性公司概览。

  国外净资产——指货币当局和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国外资产减去国外负债。

  对政府债权——指货币当局和其他存款性公司对政府债权相加减去货币当局的政府存款。

  对非金融部门的债权——指货币当局对非金融性部门债权加上其他存款性公司对非金融机构及对其他居民部门债权。

  对其他金融部门债权——指货币当局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加上其他存款性公司对其他金融机构债权。

  货币和准货币——非常重要的M体系。

  流通中货币——M0,M体系中第一层, 指货币当局里货币发行的科目减去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库存现金。(M1指M0+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单位活期存款。M2指M1+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以及计入广义货币的对其他金融公司负债。)

  债券——对应了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债券发行。

  实收资本——对应了货币当局的自有资金加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实收资本。

  其他(净)——其余项目相互轧差。

  1.2.4 存款类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收支表

  存款类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收支表属于金融机构信贷统计表系列之一。

  为什么要在资产负债表之外专门来深入研究信贷收支表呢?原因是资产负债表里发布了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数据:M0,M1,M2,即M体系,但是这个M体系的科目分类非常粗,无法得知哪些科目的变化导致了M体系的增长。因此需要在信贷收支表当中寻找跟M体系相对应的科目,来做一个更细化的分析。

  在信贷收支表里与M1对应的有两个科目:

  第一个科目是非金融企业存款里面的活期存款。

  第二个科目是政府存款下面的机关团体存款里面的活期部分(说明:根据平时的观测,机关团体存款里面大概82%是活期。)

  在信贷收支表里与M2对应的部分为:

  M1之外再加上境内存款的住户存款,以及非金融企业和机关团体存款的定期部分,以及政府存款下面的财政性存款里的预算外存款和中央国库管理商业定期存款,以及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加起来就是M2。

来源方项目的其他科目要做几个区分:

  政府存款——政府存款里的财政性存款,跟货币当局负债表里面的政府款款有所差异。因为信贷收支表里面的财政性存款略微的大,大的在于两块:预算外存款和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外存款

  境外存款——指境外非居民的存款。

  金融债券——指存款类金融机构发行债券所募资金。

  对国际金融负债——主要是国际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所开的账户的存款。

  运用方的科目:

  把这个科目和上述所讲的其他存款性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做一个对应。

  境内贷款——境内贷款下面的住户贷款主要对应的是其他存款性公司对其他居民部门的债权。

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加上下面第二块债券投资,减掉货币当局和其他存款性公司所持有的政府性债权对应的是其他存款性公司对非金融机构债权。

  非存款类金融机构贷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贷款加上下面的股权及其他投资,对应的是其他存款性公司对其他金融机构债权。

  境外贷款对应的是其他存款性公司国外资产,但是前者要明显小于后者,原因在于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国外资产里不只是境外贷款。

  在国际金融机构资产——对应的是货币当局的其他境外资产,但前者要明显小于后者,因为货币当局的其他境外资产也包括一些以外汇形式缴纳的存款准备金。

其他项在此不做详细解读了。

  1.2.5 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四家大型银行、中小型银行的的信贷收支表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四家大型银行、中小型银行的的信贷收支表。

  关于这几个表大部门分科目和上述所说的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大部分是一致的,只是多了几个小的科目:

  (1)在资金来源方和运用方分别增设了卖出回购资产和买入返售资产,主要反映了报表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的回购交易。

  (2)增设了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往来,主要指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所产生的交易。

  (3)增设了向中央银行借款,以及存放中央银行存款,指从中央银行获得基础货币以及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

  上部分就是我们对金融机构信贷收支统计的九张表做了一个统计。

  1.2.6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表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表属于社会融资规模系列表之一。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包括一些委托贷款、信托贷款,跟上述所讲的信贷收支表里面的各种运用方区别在于:

  社会融资规模可分成三个大的部分:

  第一,金融机构的表内信用,主要指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和外币贷款。这里跟上述所讲的信贷收支表的各项贷款原理上相一致,但在具体对象上有所差异。社会融资规模增量里的贷款指的是实体经济,因此不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拆放给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款项和境外贷款。

  第二,金融机构的表外信用。主要分为三类:(1)委托贷款——包括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委托人提供资金,由银行来代为发放和回收的贷款;(2)信托贷款——主要指信托公司以集合信托形式募集的资金所发放的贷款;(3)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

  第三,金融机构之外的社会信用。主要体现在:(1)企业债券,主要指非金融机构和金融机构表外持有的部分;(2)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笔者认为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范围还是偏小的,至少未来的发展应该要涵盖两个部分:(1)在金融机构表外信用部分需要增加金融机构表外理财(2)在社会信用里需要增加民间融资,这样才能更好的反映全社会的信用扩张规模。

  2

  5月份社会资金流动

  银行代客即期结售汇接近平衡,外汇资产消耗极低。

  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首要科目是国外资产,5月份央行外汇占款减少了537.02亿元人民币,表面上看,央行动用外汇储备,对外净售出537.02亿元人民币等值的外汇,但是这是否意味着央行持有外汇资产下降了呢?

  笔者认为未必,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分析,第一个角度,是银行代客结售汇,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677亿元人民币,似乎外汇占款的减少相匹配,但是677亿元的结售汇逆差里面包括过去签订的远期结售汇的履约额,如果将过去的远期合约履约额的影响扣除,那么真正对即期市场造成冲击的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为310亿元人民币,已经接近平衡。

  笔者认为,这种平衡的原因在于,5月份在美元走强的带动下,人民币虽然经历了单边贬值的走势,但是并未引发市场恐慌,所以购汇需求并未明显增加,另一方面,央行并未直接干预人民币贬值走势,使得结汇的价格也比较好,刺激了结汇需求,从而使得即期结售汇市场日趋平衡。因此我们得到第一个结论,就是银行代客即期结售汇逆差并不是央行外汇占款下降的主要原因。

  第二个角度,我们来看其他国外资产,5月份该科目增加了525.67亿元人民币,我们知道,该科目主要是指银行以外汇形式缴存的准备金,因此把前后两个科目连起来看,就是5月份银行先从央行手中购买了等值500多亿人民币的外汇,然后又将这些外汇以准备金存款的形式还给了央行,那么银行折腾这一圈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再留意另一个数据,就是5月份银行代客远期售汇签约454亿元人民币,我们知道,银行签订代客远期售汇合约之后,一般都要在即期市场将敞口平仓。

  于是我们就把这个数据的来龙去脉梳理清楚了:即银行跟客户签订了远期售汇合约,然后跟央行购买了等值的外汇将远期敞口平仓,同时银行比较有意愿持有外汇,因此将该等值的外汇以准备金形式缴存给央行。因此最终结果是虽然央行的外汇储备有所下降,但是合计的外汇资产变动极小,央行的外汇支付能力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央行默默呵护资金面,“求稳”意图明显

  银行向央行购汇,消耗在央行的准备金,制约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因此央行采取多种方式向银行体系补充流动性。5月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科目,增长了1223.51亿元人民币。不过央行补充流动性的方式,透露了更多的信息,5月份央行主要通过四种方式补充流动性,第一种是7天逆回购,反而净回笼1550亿元,第二种是MLF,净投放1425亿元,第三种是国库现金定存,净投放400亿,第四种是PSL,净投放1088亿元。

  从央行的操作方式上,可以看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通过MLF和PSL补充中长期基础货币,在外汇占款下降的大背景下,预计这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方式。在短期资金面方面,央行增加了逆回购的操作频次,但是并无意愿降低逆回购操作利率,显示央行的意图在于维持短端资金面平稳,避免“钱荒”再现,但是并不想推动利率进一步下行,预计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仍将维持平坦。因此金融市场运转平稳,是货币政策“求稳”的第一层含义,而第二层含义则是社会舆论避免争议,这也就意味着降息降准等容易引起“大动静”的政策,也将会非常谨慎的使用。

  另外,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政府存款,在5月份增长了715.91亿元,与缴税有关系,符合季节性规律,以上就是我们对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简要分析。

  M1快速增长可能与商品房去库存有密切关系

  5月金融数据中,引人注目的一项是一路飙升的M1,5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42.43万亿元,同比增长23.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0.8个和19.0个百分点。

  我们来看一下M1的边际变化,5月M1增加10745.86亿元,我们知道,M1主要包括非金融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存款的活期部分以及M0,其中非金融企业活期存款增加4600.56亿元,M0减少1622.46亿元,从而可以倒算出机关团体活期存款增加7768.16亿元。

  如果我们把2015年以来的M1(扣减M0)的月度环比变动进行拆分,可以发现,M1(扣减M0)的变动,主要受到非金融企业活期存款的影响,而机关团体活期存款的变动主要受到财政支出和社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影响,变动相对平稳。

  图:月度环比变化—非金融企业活期存款(蓝)、机关团体存款(红)

 

 

 


相关热词搜索:报表 资金 金融

上一篇:6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0.0 位于临界点
下一篇:央行2016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