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预付卡机构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来源:中国支付清算协会    阅读次数:   2017-08-10 16:32:10   

  预付卡机构是非银行支付机构中数量最多、占比最重,也是近几年监管趋严后发展转型最为艰难的一类机构。为深入了解预付卡行业情况,准确获知机构发展诉求及难点,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以下简称“协会”)近期对预付卡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进行了调研。情况如下:

 

机构概况

  本次调研涉及43家预付卡发行与受理机构(简称发卡机构)和4家预付卡受理机构,占预付卡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的7成,反馈结果理想。43家发卡机构中,全国性预付卡机构3家,分别为资和信电子支付有限公司、裕福支付有限公司和开联通支付服务有限公司;多地域经营(不含全国,下同)预付卡机构11家,单一地域经营机构29家,经营范围覆盖全国20个省市。

(一)整体经营概况

  同时获得“互联网支付”业务许可的机构经营状况良好。43家发卡机构中,21家经营情况为盈利,15家亏损,7家未反馈。其中,15家同时获得“互联网支付”业务许可的预付卡机构所反馈的经营情况较好,10家盈利,仅有2家亏损,盈利机构占比达到83.33%;而28家仅获“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的预付卡机构则喜忧参半,仅有11家机构获利,13家机构亏损,盈利机构占比不足五成。

  多地域经营业务的发卡机构更易获利。3家全国性预付卡机构凭借广泛的经营地域和多年的品牌效应,均实现盈利;11家多地域经营机构中,有5家盈利,3家亏损,盈利机构占比超过6成;29家单一地域经营机构中,共有13家盈利,12家亏损。24家单一地域单一牌照的预付卡机构中仅有9家盈利,11家亏损,经营情况最不乐观。

(二)商户拓展情况

  机构之间特约商户数量差距较大,多数中小机构商户数量在1000家以下。特约商户数量方面,超过10000的有2家,这两家均为老牌的预付卡机构,公司实力雄厚,品牌知名度高;在5000--10000之间的有2家;2000--5000的有8家;1000--2000的有4家;100--1000的有19家,占比最高,达到48.72%;低于100的有4家。

  超过半数预付卡机构的交易费率由于银行卡刷卡手续费率下调受到连带影响。与特约商户的签约交易费率方面,21家机构费率低于1%(不含1%),占比达到53.85%;13家机构费率在1%--5%(不含5%)之间;2家机构费率高于5%。这两家机构摆脱了传统的商超领域,立足专一行业、纵深挖掘上下游需要并提供专业服务,从而获取较高回报,公司盈利能力也较好。此外,预付卡行业交易费率在银行卡刷卡手续费下调后,28家机构的交易费率相应受到影响,除1家反馈为有利影响外,其他反馈均为不利,占比达到64.29%,且其中8家认为受到的影响较大,手续费收入下滑明显;14家机构反馈不受影响,其中8家机构经营情况为盈利,转型情况较好。

 

图1:预付卡费率情况占比分布图

  机构向特色化细分行业转型成效初显。通过对机构发展特色商户类型分析,已有17家机构脱离了传统的商超、餐饮等领域,找到了适合公司发展的业务领域。机构通过拓展民生类商户,发行商圈卡、校园卡、物业卡、新能源汽车出租公司充电卡、慈善卡等特色产品,以及与健身、文化、旅游、医疗、汽车消费、高档生鲜食品等细分产业结合,突破了预付卡机构的发展瓶颈,走出了适合自身机构特点的创新转型道路。

(三)业务创新情况

  预付卡O2O初露端倪。线上线下业务融合方面,3家全国性预付卡机构均未试水相关业务;12家地域性多牌照预付卡机构中,有6家开展了线上线下业务创新,占比过半,且其中4家向协会报送了经营情况,全部为盈利;而28家单一牌照预付卡机构1中,有12家已经或计划开展此类创新业务,多数出于没有获得“互联网支付”许可未进行业务创新。但根据机构报送的经营情况分析,对单一牌照预付卡机构而言,此类创新业务未给公司经营带来显著变化。尝试此类业务的机构,仅有4家净利润为正,但盈利原因多为依托细分特色商户或集团获利。因此,单一牌照的预付卡机构转型突破点在于找准适合公司发展的特色行业,而非盲目向线上转型。

  极少数预付卡机构开发了自有电商平台。电商平台建设方面,43家发卡机构中,仅有4家开发了自有电商平台,占比不足10%。这些机构中,多数以较强的集团企业为支撑,资金实力较为雄厚,盈利情况良好,有足够的财力、物力、人力投入到电商平台的运作与经营中,从而将预付卡传统的线下优势通过互联网从线上得到放大,获得规模经济。

  线上充值功能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机构采用。43家发卡机构中,已有12家机构可以通过线上进行预付卡充值,占比达到17.91%,另有3家正在开发线上充值功能。其中,4家机构预付卡可以接受银行卡、微信、支付宝或其他支付账户等多种渠道进行充值,6家仅支持银行借记卡渠道充值,1家仅接受本单位互联网支付账户渠道充值,1家虽已开发此功能但尚未投入使用。多数单一牌照的预付卡机构反馈虽有类似需求,但出于政策合规性考虑,仍保守采取线下售卡充值模式,未开发线上充值功能。

  智能设备刺激了移动端APP的开发使用,且功能日益丰富。目前已有近一半发卡机构开发或者正在开发移动端APP——20家机构已经成功开发并上线,3家机构正在进行开发。其中,7家机构APP的主要功能集中在余额及交易查询、受理商户网络查询、售卡网点查询、日常便民缴费等基本服务提供上,5家可以向持卡人展示商户优惠及促销信息,2家可以通过APP实现空中发卡,7家可以实现通过电子钱包进行无卡支付,5家可以提供其他丰富的增值服务(如会员服务、理财功能等)。可见,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触网新媒体手段,利用数据平台和技术优势,深入挖掘持卡人消费习惯和商户端需求,丰富服务手段,从而提升客户用卡黏性及市场的认可度。

 

目前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预付卡机构在历经了创新转型的阵痛后,部分机构已逐渐找准了自身的发展道路。但是,调研中机构也集中反映了几项目前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困难及问题,希望在政策层面给予预付卡机构一定的正向引导和支持,更好地促使预付卡行业转型发展,实现预付卡小额便民、服务民生的目的。

(一)针对业务创新和市场发展给予行业适时适当的政策支持

  调研中共有28家机构对现行政策调整和支持提出了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适当放宽预付卡线上线下业务融合的相关政策。12家机构建议随着O2O的发展,应适时放开对预付卡实体卡的限制,建立预付卡虚拟账户管理机制,从而扩大预付卡的使用范围,增加使用场景,便于预付卡拥抱线上线下融合的大势。

  适度放开常用支付工具对公交一卡通等特定行业和领域的线上充值限制。鉴于支付宝、财付通等常用支付工具的渗透率和公众接受程度均已较高,从便利民生的角度考虑,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适当放开对公交类预付卡的充值渠道限制。

  此外,3家机构建议适当放宽对受理地域的限制,6家机构建议对经营及合规情况较好的预付卡企业适当放宽监管条件,分类管理,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二)备付金集中存管完成后应配套出台正向激励政策

  43家预付卡发卡机构中,16家认为备付金集中存管对现有管理体系没有影响;21家机构认为备付金集中存管减少了备付金利息收益,使公司利润受到影响;10家机构认为预付卡机构缴存比较偏高,清结算时影响了公司的资金流动性;1家提出集中存管的资金由于银行无法出具对账单,影响了公司账务处理及审计;1家认为备付金集中存管政策促进了预付卡业务的创新和转型。因此,鉴于预付卡机构收入构成的特殊性,建议对合规经营的机构适当放宽备付金存管限制,出台有关奖励条款,丰富合规机构的备付金存放形式,以弥补集中存管部分的利息差,从政策角度做好正向引导和激励。

(三)税收政策调整给预付卡机构带来新挑战

  “营改增”政策降低了行业整体税率水平,但开票项目单一尚未完全得到公司客户的认可。43家预付卡发卡机构中,10家机构认为“营改增”对机构原有税负水平没有影响或影响较小;15家机构认为较之前营业税纳税时,纳税总额有所降低;4家机构的税负水平有所增加。此外,6家机构提出由于开票项目单一,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导致“营改增”政策施行后购卡客户减少;4家机构提出由于客户需要“增值税专用发票”而非“增值税普通发票”,导致部分客户放弃购卡;2家机构由于接入了公共事业缴费类商户,无法从此类商户取得发票进行进项税抵扣,希望国家可以明确有关发票备查政策。同时,机构也反映由于税收政策变动,对公司内部管理及会计核算水平提出的更高要求,希望从监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得到相关指导。

(四)牌照续展及评级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43家预付卡发卡机构中,21家机构表示续展或评级过程顺利;6家机构因为盈利能力不达标受到了一定影响;5家机构由于自身规模较小,提出评级过程需要提交的材料类目繁多,导致公司人员紧张,经营受到一定影响;4家机构对评级中的部分指标理解不到位,提供的材料不准确而导致扣分;2家机构由于历史原因较难短时间改正,评级受到影响。

 

未来趋势及发展思路

  43家预付卡发卡机构中,29家机构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判。其中,13家机构认同预付卡将逐渐摆脱实体卡的形式,走向虚拟化、电子化;11家机构认为线上线下业务的结合将更适合预付卡业务的发展。同时,多数机构认同转型还应致力于找准适合自身的特色细分行业或商户,将传统的对公客户向个人客户转移。相信随着监管环境的逐步优化和行业内外部的兼并整合,预付卡行业发展环境将更加健康、合规。

(一)移动支付的普及应用刺激预付卡走向虚拟电子化

  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预付卡线下商户和持卡人均有实现预付卡虚拟化的需求,机构也希望能够脱离实体卡的束缚,结合自身商户特色,通过打造不一样的预付卡APP,并加载更多的应用和产品或者提供专业的产业链服务,吸引并培养客户用卡习惯,逐步增加与C端消费者的互动,增强客户忠诚度。

  同时,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预付卡机构期待发行及受理等各环节均能通过互联网实现。例如,预付卡机构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对用户的非面对面实名认证,从而实现空中发卡;还可以通过聚合支付将受理集成到商户收银系统中,从而不必投入过多终端设备,做到向轻资产管理方式的转变。

  当然,这还需要行业内有实力的核心机构加强技术研发,统一行业技术系统标准与规范,探索搭建便捷、安全、稳定的预付卡业务处理系统,在确保消费者用卡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实现预付卡虚拟化、电子化。

(二)发挥线下实体商户规模优势,推动线上线下业务融合

  随着互联网支付公司逐步从线上向线下商户渗透,预付卡机构也希望能够依托雄厚的传统线下商户优势,向线上业务拓展。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机构可以立足本地地域优势,充分发掘可用资源,推动本地线下商户开展线上业务并协助商户进行专业化促销,拓展应用场景,让消费者既可以选择在商家门店进行线下刷卡消费,也可以选择扫码支付;或通过卡片的充值、消费、投资和转账等业务打通预付卡资金闭环流转下的线上线下支付环节,进一步拓展增值服务,实现资源收益;还可通过搭建本地化的民生信息服务平台,激发支付服务背后的价值。

(三)找准细分行业或商户,同时做好商户端增值服务

  除了传统的大型商超领域外,预付卡机构迫切需要综合分析自身优势找准细分行业和特色商户,加强异业合作或通过与商户群建立商业联盟的形式,开发符合商户个性化需求的收单设备、后台管理系统、智能终端应用等,为其提供财务管理、会员管理、活动发布等增值业务,逐步实现商户端服务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才能争取更高的交易手续费或更大的“折扣消费”,获取更高收益,更好实现创新转型。

  同时,预付卡机构的很多商户自身也发行单用途预付卡,但又缺乏支付体系运营经验及安全的业务处理系统。预付卡机构还可凭借与商户多年的合作经验,评估商户发卡风险,形成共享模式的预付卡系统,为发行单用途预付卡的商户提供安全、可靠的系统及支付服务,帮助商家推出并管理会员制预付卡,巩固商家和客户黏性。

(四)通过记名预付卡建立大数据分析体系,实现向C端转型

  预付卡公司想要得到C端客户的认可,必须想办法满足客户的个性化产品需求,这就需要深入了解客户与其消费习惯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此,机构应贯彻落实实名制要求,通过多种营销手段使购卡人和消费者改变原有观念,乐意接受并使用记名预付卡。这样有利于沉淀用户信息,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记名卡客户的消费记录进行需求分析,逐步找到自身客户、业务及市场的细分,提升持卡人的消费频率及用卡满意度,使预付卡机构能在用户身上有更多增值服务想象空间,也方便拓展更多创新业务品种。此外,还可以通过挖掘优质客户资源拓展衍生到个性化增值服务,为优质客户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和更高的服务价值,刺激客户不断充值和使用,实现从传统的沉淀资金收益向真正的预付卡经营收益转型,以点带面,最终推动预付卡行业的转型和发展。

注释:1.其中3家机构未反馈意见。


相关热词搜索:预付卡 调研报告 情况

上一篇:支付市场需“改良土壤”并“驱逐劣币”
下一篇:高盛重磅报告|中国金融科技崛起:作为生态系统入口的支付